Google

2007年11月24日

台灣的飛機製造業

趁航空公司職務之便,及中華民國航太學會的邀請,促成這次的參訪漢翔航空工業製造公司的行程,11/23當天台北還是陰雨綿綿氣溫不高,當車過桃園後開始放晴了,到了台中沙鹿漢翔廠區時,氣溫高到連外套都不需要,真是個出遊的好天氣,以下先對漢翔公司做個簡介。

漢翔前身為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民國1996年改制為經濟部所屬之『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除與國外廠家合作生產UH-1H直昇機、F-5E/F噴射戰轟機以及T-53發動機、TFE73l發動機,並自行研製完成介壽號、中興號及自強號(AT-3)等各型教練機,更於1986年克服各項困難,完成IDF戰機製造命名為『經國號』戰機,於2007完成代號「翔昇」的IDF戰機性能提昇,新增多項電子系統等的高科技配備,將新研製戰機命名為「雄鷹戰機」。改制後的漢翔以市場為導向正朝向企業化、民營化及國際化方向發展,經營策略也從軍用航空轉型為軍民通用,具備飛機設計研發、測試、製造、後勤支援等能量,後為因應市場開放與競爭,漢翔公司多年來除拓展飛機製造本業之外,致力於多角化經營,將科技航太的技術衍伸至交通運輸、後勤管理、資訊、醫療、電子、教育訓練等領域。

今天參觀的沙鹿廠主要進行民航機裝配與地面測試 ,以下就是參訪的相片及說明



DSC05156

漢翔公司 CIS 標章


DSC05090

工廠內的美國殖民地,美國政府委託製造,需要特殊證件才能夠進入此工作區

DSC05093
殖民地區的員工進行直升機尾的組裝

DSC05094
此區所生產的直升機圖片


DSC05100

看圖說故事,請注意圖中機腹紅色標示,沒錯就是 B737 MLGD 就是波音 737 主起落架艙門 Main Landing Gear Door


DSC05102

這片就是艙門,黃盒子內是拉釘


DSC05104

一個個拉釘將鋁製蒙皮與艙門結構釘牢

B737
Boeing 737 家族照,737為窄體(Narrow Body)客機(即單一走道),從早期的737-100型到最新的737-900型,在相同的設計架構下不斷推出新版本,讓飛機飛更遠、更省油,載客數在110-200之間。


DSC05105

美國塞考斯基(Sikorsky) 公司 S-92 軍民兩用直升機,塞考司基(Sikorsky Aircraft Corporation) 公司主導,日本、西班牙、巴西及我國等共同合作開發
漢翔負責座艙段之研發及製造


DSC05096

裝配線上機艙半成品

S-92
S-92 原貌,算是中大型直昇機


DSC05115

加拿大龐巴迪(Bombardier) LearJet-45商務客機


DSC05113

工作人員進行水平尾翼製作


DSC05117

垂直尾翼與機身結合

Learjet45
LJ-45,非常有名的小型商務客機


DSC05119

法國空中巴士 A321 中段機身


DSC05123

機身橫剖面,上方綠色部份是乘客座艙,下方灰色部分是貨艙,裝行李及貨物。


DSC05147

A321機身裝箱準備搭船到法國土魯斯組裝

A321
A321原機樣貌,漢翔製造圖中機翼後方安全門之中段機身,A321在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B737


DSC05154

加拿大龐巴迪 Challenger 300 (CL-300)工作區


DSC05125

準備進行機身結合


DSC05126

機身上一根根的刺是臨時固定未結合的機身,目的是將機身先準確的固定,然後再使用卯釘逐一的打在照片中的小洞,不致讓位置偏移,最後再將小刺釘拆下即完成機身的結合


DSC05127

這是減壓隔板,CL-300的自動壓艙只設計到垂直尾翼前端,就是說在減壓艙隔板以後的機艙因為不會有乘客在此,所以沒有減壓的設計,機艙內的壓力會隨著飛行高度的爬升而降低。


DSC05130

工作人員正進行後段機身的裝配

DSC05132

機身組合,請看圖中機艙內的隔板就是剛才看到的減壓隔板,其前方就有調整艙壓的功能,其後則無

DSC05139

機身與垂直尾翼結合


DSC05141

結合完畢,進行最後的加工


DSC05144

成品就得躺在這個貨架上,準備裝箱打包送到加拿大做最後組裝

CL-300
CL-300 在天空翱翔的模樣,她也在商務客機市場上也小有名氣


DSC05158

最後來介紹大型 B747 機門的製造,不過照片中的黑色小圖好像搞錯了,變成的Boeing 客機家族最小的 B717了

DSC05160

B747在 A380未上市前,為世界上最大的民航客機,稱霸 30餘年,連機門都比先前介紹的機型大上許多

B747 door
照片中窗戶與窗戶間的機門就是 Made in Taiwan 漢翔製造


DSC05162

哈哈,最近火紅的 UN for Taiwan,只要是公營單位就會被強迫懸掛布旗


DSC05164

漢翔招待的豐盛便當

這次的參訪真是讓我開了眼,原來飛機製造的過程是如此精密與繁瑣,而所看到的也只是前置作業而已,還要將這些半成品送到半個地球外的原廠進行組裝,台灣在飛機製造的國際分工中還分的到一杯羹,但就個人看來台灣的航空業就像以往電子業一樣,只是在 OEM階段,沒有什麼利潤,充其量只是填補IDF停產後的產能,還沒有真正找到自己的路。

綜觀全世界,目前有能力獨自研發生產戰機的國家不會超過30個,漢翔多年累積研發製造戰機的經驗,應該能夠將能量移轉到民航機的設計與生產,雖不奢望在大型商用客機上與歐美強權競爭,但在一些小型噴射商用機或螺旋槳飛機的市場上應有其競爭力,更甚著在一些運動用的飛行器如輕航機或動力飛行傘上努力研究,透過國際分工的方式生產製造,找到市場區隔,讓台灣走出OEM而邁向一個真正的航空大國,製造出屬於台灣的民航機。